欢迎来到浙江粟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
农业技术
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业技术


土传病害预防新技术


作者:SUAN粟安  点击数:  发布时间:{$ArticleDate}

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如真菌、细菌、线虫和病毒随植物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,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。
    侵染病原包括真菌、细菌、放线菌、线虫等,在温室中发生最为普遍。
    危害最为严重的瓜类灰霉病、疫病、白粉病、根腐病、枯萎病、菌核病、蔓枯病、苗期猝倒病、立枯病和多种细菌性病害等;
    茄果类的灰霉病、菌核病、黄萎病、根腐病、枯萎病、绵腐病、褐纹病、细菌性溃疡病、青枯病、苗期猝倒病、立枯病等;黄瓜枯萎病、豆类灰霉病、枯萎病、疫病、根腐病、菌核病、细菌性疫病等。
    连作  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,主要原因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,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,在土壤中大量积累,形成病土,年年发病。如茄科蔬菜连作,疫病、枯萎病等发生严重;西瓜连作,枯萎病发生严重;姜连作,可导致严重的姜瘟;草莓连作2年以上则死苗率大幅增加。
施肥不当  大量施用化肥可刺激土传病菌中的镰刀菌、轮枝菌和丝核菌生长,从而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生。自1993年我国棉花黄萎病大爆发以来,几乎连年大发生,与棉田大量使用化肥,土壤中有机物质大量减少有关。

防治措施:较少病原菌量、恢复健康土壤环境、培育健壮幼苗 ;
栽培措施:实行轮作、土壤消毒、深翻土壤、选用抗病或者嫁接苗等。
    A、使用硅钙镁土壤调理剂:大部分土传病害病原菌喜酸性土壤,调节土壤酸碱度,抑制枯萎病、根腐病等病原菌的生存、繁殖。
    B、使用生物肥:增加有益菌群、抑制土传病害、平衡土壤微生态环境,富含有机能量物质、生长调节物质,促进植株根系发育,培育健壮幼苗,抗病、抗逆性增强。
防治误区
    1.对病害诊断不清,胡乱用药。如白菜根肿病有一些农户误认为是线虫引起,而使用了线虫药剂防治。如青枯病与枯萎病的诊断不准,细菌病害误用了真菌药剂防治,造成没有对症下药,防治效果不好。
    2.不注重前期的预防工作,病害发生时才开始用药。导致土传病害的发生不能很好得到防治,甚至造成作物减产、绝收。